查看原文
其他

中金:海外疫情政策调整的经验及影响

刘政宁 郑宇驰等 中金点睛 2023-02-19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如何影响经济?本篇报告中,我们详细梳理了8个国家和地区(美国、英国、越南、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疫情政策优化的过程和经验。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生活水平、人口结构、医疗资源、疫苗接种等方面各不相同,政府应对疫情的方式也不一样。具体来看:


摘要


1) 根据政策调整的时间,我们将上述8个国家和地区分成三类:1)早期防控措施较松,在原始毒株冲击下进行政策优化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2)早期防控措施严格,在Delta疫情冲击下调整政策的国家,如越南;3)早期防控措施严格,在Omicron疫情之后调整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针对每一个国家或地区,我们从三个维度进行考察:1)防疫政策的变化,根据时间线详细梳理政策演变的过程和背后逻辑;2)政策调整前的准备,包括疫苗接种、医疗资源配置、政府宣传引导;3)政策调整后的表现,包括感染和死亡人数、民众的反应及外出活动、宏观经济数据表现、经济复苏的结构性特征等。


2) 我们发现,政策调整大致分成三个阶段:严格管控——逐步放松——基本放开。对于调整较晚的国家和地区,在调整前大都做了准备,比如提高疫苗接种率(包括老年人)、合理增加和补充医疗资源、加强政府宣传引导。尽管如此,政策调整过程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还是经历了“瞬时冲击”,体现为感染和死亡人数上升,医疗资源使用增多,民众外出活动下降,GDP增速下滑。这些冲击一般持续1个季度,后续会逐步消退。


3) 中期来看,政策调整后经济大都呈复苏态势,一些是因宏观政策刺激,另一些是内生性改善。相对而言,政策调整较晚、准备较充分的国家和地区,经济表现更加平稳。美国和英国政策放松时间较早,初期感染人数较多,经济受影响较大,后续复苏主要依靠政策强刺激。复苏过程中商品消费普遍好于服务,部分服务恢复较慢。越南在Delta疫情冲击下调整政策,调整当季GDP大幅萎缩,后续在出口拉动下恢复。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在Omicron疫情后调整政策,调整后经济也能慢慢恢复,且与严格管控时相比,一些服务业明显回升,比如入境政策放松后旅游业复苏。供给方面,欧美国家劳动参与率在疫情后下降较多,但这一现象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并不明显。另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生产更多受出口需求影响,与疫情本身关系似乎不大。


4) 最后需要强调,上述是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做的分析,其结果也未必适用于中国。中国疫情防控政策是根据自身国情而做出的选择,因此也不能“刻舟求剑”式照搬别人的经验。


正文


各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



我们的样本包括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人口众多的大国,也有小型经济体;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洲新兴经济体。此外,各国家和地区在疫苗获取、人口结构、医疗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在应对疫情时的不同选择。具体来看:


► 疫苗接种率:美国、英国、新加坡疫苗获得时间较早,因此在2021年上半年就已开始加快疫苗接种;中国台湾和越南接种较晚,到2021年四季度开始大规模接种。截至目前,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越南、新加坡接种率较高,均已超过90%;日本和韩国接种率在85%左右,而美国和英国则维持在80%的水平且不再继续上升。


► 人口规模:美国、日本、越南较大,总人口数接近或超过1亿人;英国、韩国规模中等,总人口在5000~8000万人之间;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较小,总人口低于1000万人。


► 人口密度:新加坡、中国香港的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美国相对最低。


► 人均GDP:新加坡和美国最高,超过6万美元;其次为中国香港、英国、韩国等,在3~5万美元左右;越南相对较低,不及5000美元。


► 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日本为28.4%,最低的越南为7.9%,其它处于之间。


► ICU床位数:美国和中国台湾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分别为29.4张和29.8张,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


► 医师人数:英国具有较大优势,每千人拥有5.8名医师;越南排名靠后,每千人拥有不到1名医师;其它国家和地区水平较为接近。


美国



防疫政策的变化


美国疫情政策优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严格管控(2020年3月至4月)


随着新冠疫情在美国传播,特朗普政府于3月13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对来自26个国家的非美国公民发出额外的旅行禁令[1]。绝大部分州于3月底至4月初宣布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居家隔离、关闭学校和娱乐场所,强制佩戴口罩以及旅行禁令[2]。


► 第二阶段:第一次政策优化(2020年5月至10月)


由于失业率大幅上升,再加上感染人数从高点回落,各州于4月底到5月底开始解除居家隔离,并逐步政策优化其它方面的管制[3]。6月,大多数州已经允许餐饮和零售业重新开张,半数州有条件地政策优化娱乐业[4]。9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取消了对多个国家与地区旅客的新冠症状筛查。在大多数州,人们依然被要求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5]。


► 第三阶段:重新采取管控(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


2020年底,由于疫情形势严峻,部分防控政策出现反复:CDC重新加强入境管制,要求所有进入美国的旅客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并建议人们旅行后进行自我隔离。大多数州加强了人员密集场所的管制,如纽约州要求室内就餐场所关闭[6],密歇根州取消了部分室内娱乐活动等[7];个别州再度发布了居家令,如加州要求ICU占用率超85%地区的居民居家隔离[8]。


► 第四阶段:走向全面政策优化(2021年3月至今)


随着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同时疫情逐渐受到控制,美国开始了尝试全面政策优化管控。2021年3月,CDC认为已接种疫苗的人群可以安全进行聚会活动,不需要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随后,各州政府在3-6月逐步取消了包括社交距离、人员聚集人数在内的实质性管控措施[9]。此后,美国又分别于2021年11月和次年5月取消了2020年初施行的旅行禁令和移民禁令,并重新政策优化了边界[10]。2022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新冠疫情在美国的流行时期结束。



政策优化前的准备


与印象不同,美国并不是无条件的政策优化管控,而是基于以下三方面条件逐步进行政策优化:


► 疫苗接种:美国在实质性放松防疫管控时接种率已过半。美国政府自2020年12月便开始推行新冠疫苗接种,是最早一批展开接种的国家之一。此后半年,美国疫苗接种率快速上升。在2021年7月实质性政策优化时,美国疫苗接种率已经超过55%,完全接种率接近50%,高于同期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尽管事后证明,疫苗对于Delta和Omicron毒株的效果并非100%有效,但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的确起到了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作用。我们认为,对于疫苗效果的信心正是美国政府决定全面政策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美国CDC在3月大大放松了对于疫苗接种人群的防疫要求,多个州政府将疫苗接种率或疫苗供给情况作为政策优化的参考标准。例如密歇根州宣布,所有室内场所容量限制将在65%符合条件的居民接种第一针疫苗后两周结束[11]。


► 医疗资源:美国医疗资源相对充足,为政策优化提供条件。新冠疫情中,医疗系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重症患者对ICU资源的挤兑。考虑到老年人感染后的重症率远高于年轻人,我们可以将老年人口比例和ICU病床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医疗资源充裕程度的标准。疫情开始时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6.6%,在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与此同时,美国每十万人拥有的ICU病床数量为29.4张,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美国每千人的医生数量也达到2.8人,在我们考察的样本国家和地区中排名靠前。从这两点来看,美国的医疗资源相对较为充足,为开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 政府引导:各州政府大多采取分阶段政策优化的措施,引导民众过渡。在疫情初期,美国对于后续政策优化的时间和程度是存在争议的,因此州政府大多采取分阶段政策优化的方式,并提前公布进入下一阶段的标准。以加州为例,政府根据各地区新增确诊人数和检测阳性率进行了风险等级的颜色编码,并按照不同编码实施不同的防疫政策。在2021年初居家令结束后,加州州长宣布各区县将按风险等级的变化情况逐步政策优化,并在4月宣布了全州政策优化的具体标准。最终,加州于6月中旬解除了社交距离和场所人员数量限制,进入实质性放松管控阶段。


图表:美国疫苗接种率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政策优化后的表现


政策优化管控后,美国确诊与死亡人数上升,医疗资源承受压力。与此同时,受益于财政刺激,经济活动逐步复苏,特别是私人消费支出强劲反弹。


► 确诊与死亡人数:由于前期管控相对较松,美国承受了较大的生命损失。第一次政策优化后的疫情高峰出现在2020年底,由于疫苗尚未普及,死亡人数大增。2021年二季度第二次政策优化后(也是走向全面政策优化),美国分别于三、四季度经历了Delta与Omicron疫情,尽管变异毒株的传播性极高,但由于管控措施已经基本放松,美国只能选择与病毒“共存”。在Omicron最严重时期,每日新增感染超过了80万人,同时新增死亡也超过了2000人。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2020年以来美国因新冠疫情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人,美国也是世界上因疫情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 医疗资源使用:尽管医疗资源相对充足,但由于感染人数激增,每一波疫情都会使美国医疗系统承受压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表明,美国每一轮疫情爆发高峰期间,超过一半的医院都处于高压状态,即新冠病人占总患者的比例达到10%以上[12]。ICU使用方面,2020年底(原始毒株高峰期间)美国医院平均ICU病床占用率超过了73%,其中12.5%的医院ICU病床占用率超过95%[13]。2021年8月(Delta毒株高峰期间)美国医院平均ICU病床占用率达到了78%,在9个州,这一数字超过了85%[14]。


► 民众外出活动:疫情政策优化后外出活动增加,疫情后希望远程办公的人增多。疫情管控期间美国居民外出活动受到抑制,疫情管控政策优化后,外出活动显著反弹。不过,有些活动恢复较慢,比如前往办公室和公交站点的活动一直显著低于疫情前水平,娱乐场所活动也未完全恢复,只有杂货商店和线下餐饮活动恢复较好。另外,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疫情后约24%的人希望能够完全远程办公,另有36%的人希望每周1-4天能远程办公[15]。这些说明疫情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娱乐、办公和出行方式。


图表:美国新增感染与新增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累计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医院在每轮疫情高峰期都承受压力

资料来源:NPR,明尼苏达大学,中金公司研究部12


图表:约1/4民众希望在疫情后完全远程工作

资料来源:Bloom, N. (2020). How working from home works out. Institut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SIEPR). Policy Brief June, 1-9.,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居民外出活动恢复情况(疫情前=0)

资料来源:Google,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线下餐饮消费恢复情况(疫情前=0)

资料来源:Opentable,中金公司研究部


► 经济数据表现:美国经济在疫情初期受影响较大,但在政策优化后快速复苏,或与美国政府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有很大关系。美国GDP在2020年二季度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严格的疫情防控(lockdown)措施。自2020年三季度起,美国GDP开始回升,期间伴随美国财政大幅扩张,货币“大水漫灌”。从拉动总需求的“三驾马车”看,疫情后美国消费复苏最为强劲,其次为投资,最后为出口。背后的原因是在政府大力度财政刺激下,美国居民收入和购买力大增,从而促进消费需求强劲反弹。


► 进一步看,消费复苏顺序为: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一个解释是,虽然管控措施已经明显放松,很多美国人依然保持了居家办公或减少外出的习惯,造成与外出相关的消费支出相对疲弱。因此,财政刺激带来的购买力集中作用在了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上,特别是对家电家具、电子产品、汽车的需求在疫情后出现“井喷”。相比之下,服务消费复苏缓慢,且呈现出“长尾”效应,截至2022年三季度,仍有部分服务消费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比如公共交通消费只恢复至疫情前的70%,电影院消费只有疫情前的40%。这也再次说明疫情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已发生改变。


图表:美国商品消费支出依然高于疫情前趋势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服务消费支出恢复缓慢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交通服务消费细分项目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娱乐服务消费细分项目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 从供给侧看,疫情后美国工业生产恢复较慢,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工资与通胀均显著抬升。美国政府应对疫情的经济措施可以总结为“保需求,不保供给”——政府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保证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但对企业生产却采取放任态度。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工业生产恢复缓慢,供应链瓶颈加剧,商品与服务供不应求,带来高通胀。截至2022年10月,美国CPI同比增速仍高达7.7%,为近四十年来最高水平。另一方面,疫情以来美国劳动力供给下降,劳动参与率至今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美国单月请假人数较疫情前抬升,平均每月要多出30%,特别是在Omicron疫情峰值时期,月均请假人数更是超过了300万。


图表:美国疫情后每月请假的人数高于疫情前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国劳动参与率低于疫情前水平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英国



防疫政策的变化


英国疫情政策优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首次全国封锁(2020年3月至4月)


与大部分国家在新冠流行之初迅速采取管控措施不同,英国政府对于疫情的防控态度并不明确。2020年3月初,英国政府没有对人群集会和佩戴口罩做任何限制性措施,一些政府官员甚至表示,英国政府将采取“群体感染免疫”的方式应对疫情[16]。然而,这一表态随即遭到了大量批评。在各方压力下,英国于3月底开始了全国封锁,要求公众仅能维持购买食物、医疗等最基本的外出活动,并下令关闭了大多数公共设施。


► 第二阶段:解除封锁,逐步优化防疫政策(2020年5月至9月)


5月,英国新增确诊与死亡人数均出现下降。5月10日,首相约翰逊发表电视讲话,将英国的防疫口号从“待在家里”改为“保持警惕”。次日,政府发布了一份60页的解封计划,但这一行为再次被批评为放松过早。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选择将居家政策保持到5月底。7月中旬,英国各地区零售、餐饮业和娱乐业重新开放,但政府保持了对感染者的动态追踪。同时,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继续执行严控政策。


► 第三阶段:再次全国封锁(2020年10月-2021年3月)


9月,疫情重新在英国多地爆发。10月1日,英国受当地封控措施影响的人口已达到四分之一。10月31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将进行第二次全国封锁,但与第一次封锁不同的是,学校保持开放。圣诞期间,英国的封锁措施再度放松,但由于新毒株的发现,英国于2021年1月初进行了第三次封锁。


► 第四阶段:走向全面政策优化(2021年3月至今)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英国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3月底,英国政府宣布分阶段优化管控措施。7月,英格兰基本取消了所有强制性措施。8月,苏格兰和威尔士也取消大部分管制措施,但保留了有关佩戴口罩的规定。2022年2月,英国政府发布了“与新冠共存”计划,取消了剩余的限制措施,包括不再要求感染者自我隔离,取消口罩和旅行相关限制等,英国基本放松防控措施。



政策优化前的准备


与美国类似,英国政府在政策优化前做出了如下准备:


► 疫苗接种:英国在政策优化时接种率达70%。英国是最早大规模推广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也是G20国家中第一个达到50%疫苗接种率的国家。到2021年8月,英国疫苗接种率已达70%,完全接种率也超过了60%。此后英国在加强针的接种上也保持了领先性。英国政府在2022年发布的“与新冠共存”计划中,明确表示疫苗的普及是2021年上半年放松管控的主要原因,疫苗技术的进步将成为未来民众应对新毒株的武器[17]。


► 医疗资源:有一定储备,医生人数相对较多。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8.7%,略高于美国。英国每十万人拥有的ICU病床数量仅为6.1张,远低于美国的29.4张;每千人中有医生5.8人,高于美国的2.8人。


► 政府引导:英国政府优化疫情管控的过程是循序渐进、有计划的。尽管英国各地区政府在政策优化进度上有所差别,但均提前较长时间制定相关计划,使民众有充足的时间应对政策变化。以英格兰地区为例:在2021年实质性政策优化前3个月,英格兰便发布了《2021年英格兰健康保护条例》,并明确了每个阶段的聚会人数限制、允许的企业业务等内容。


图表:英国政策优化时疫苗接种率较高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政策优化后的表现


► 确诊与死亡人数:英国政策优化后确诊与死亡人数上升,死亡率随着病毒“杀伤力”下降而下降。英国第一轮解封后的感染高峰出现在2021年初,圣诞期间的管控放松使得此前的防控功亏一篑,新增感染在短暂回落后再度冲高。由于此时疫苗尚未投入使用,感染者的死亡率较高,英国单日新增死亡人数一度超过1300。2021年二季度再次放松疫情管控措施,英国在面对Delta和Omicron毒株时选择“躺平”应对,导致英国在Omicron疫情期间感染人数创下新高,单日新增感染一度达到18万人。


► 医疗资源的使用:政策优化后医疗系统受到压力,医疗人员离职率上升。英国在疫情初期阶段ICU病床占用率出现上升,特别是在2021年初的疫情高峰期最为明显。对此,英国卫生服务部门(NHS)短时间内增加了1500张ICU病床,但占用率依然突破了85%。等到了2021年实质性放松疫情防控措施后,英国新冠重症率下降,未再对医疗系统造成实质性压力。尽管彼时ICU占用率也一度上升到了80%以上,但NHS并未再增加ICU病床数量,说明情况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但另一方面,据NHS统计,由于工作压力原因,2020-21年英国护理人员离职率达到了34%[18]。


► 民众外出活动:疫情政策优化后外出活动增加,民众对疫情的担心逐步减弱。与美国类似,疫情管控期间英国居民外出活动受到抑制,疫情管控政策优化后,外出活动反弹。从反弹的程度来看,前往办公室、公交站点、娱乐场所活动恢复较慢,杂货商店和线下餐饮活动恢复较好。这与美国的情况大致相同,显示英国人在疫情后的工作、出行、娱乐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图表:英国新增感染与新增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英国累计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英国医疗系统受到压力

资料来源:NH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英国居民外出活动

资料来源:英国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 经济数据表现:英国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在基本放松疫情防控措施后逐步复苏,但反弹力度远不及美国。从GDP走势看,截至2022年三季度,英国经济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从GDP分项看,出口拖累较大,消费与投资复苏也比较缓慢。一个解释是英国政府的财政刺激规模不及美国,因此消费复苏相对缓慢。另外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再加上英镑贬值,对英国通胀带来巨大上行压力,这也侵蚀了英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 从消费分项看,复苏顺序为: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一个解释是非耐用品反映了民众较为刚性的需求,而在财政刺激规模没有很大的情况下,对耐用品的需求未能受到提振。另外与美国一样,服务消费需求复苏最为滞后,这可能说明服务复苏的“长尾”效应是一个全球普遍现象。


► 从供给侧看,英国工业生产恢复较快,但劳动力短缺现象也比较严重。英国“退欧”后,政府削减了外来移民的签证数量,导致疫情期间劳动力供给不足,比如在交通运输、贸易物流等中低端服务业。这也导致英国劳动者工资增速上升,对通胀带来催化作用。


图表:英国经济稳步修复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消费、投资分项强于出口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越南



防疫政策的变化


新冠病毒流行至今,越南疫情政策优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严格防控阶段(2020年1月-2021年3月)


疫情发生最初一年半,越南严格执行防疫政策,疫情对于生命安全以及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2020年1月-2021年4月越南经历三波疫情,由于本着“防疫如防敌”精神进行严格抗疫,截至2021年4月底,越南累计新冠确诊人数约3,000人,不到总人口0.01%。疫情传播在早期切断,对经济影响较小,越南成为少数在2020年四个季度均保持正增长的国家。IMF还曾在2021年3月发布报告将越南作为抗击疫情的成功案例。


► 第二阶段:“防疫松懈”与政策转向(2021年4月至9月)


进入2021年后,越南部分地区防疫逐渐松懈,叠加Delta变种病毒兴起,2021年4月开始,越南出现零星Delta病例,在北江、北宁工业区迅速蔓延。进入7月后,管控政策接连收紧,7月7日越南政府加强防疫措施,对来自疫区的所有人进行强制性防疫措施,胡志明市禁止多人聚集、加强往来司机管理,同时采取措施保障民众生活。2021年8月中下旬,越南加强社会隔离管控,“要求人民群众不出门,尽量待在原地”,同时军队入驻胡志明市,协同疫情封控管理以及食物、药品等资源的配送[19][20]。


► 第三阶段:被动放松疫情防控措施(2021年9月至今)


在产业链外迁与经济衰退的双重压力下,越南转为“安全、灵活地适应和有效控制疫情”。2021年8月29日,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在与被封控的20个省市会议上提及“需要学会与疫情共存,适应疫情的新形势”,政策发生转向。此后,南部各省陆续推出重启的时间规划表,分区域、分场所进行分阶段管控放松。10月1日胡志明市解封,居民可以离开住宅,餐馆可以开启外卖业务,其他必要经济活动可以恢复营业,但在16号令下,学校依然处于停课状态,公共交通、跨城市流动和10人以上聚会仍不被允许。2021年10月11日,越南政府颁布了关于“安全、灵活适应和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第128号决议(128/NQ-CP),正式宣布防疫策略的转向。第128号决议下,越南按照防控等级分批恢复正常生活[21],力争在2021年底全国进入“新常态”。2022年3月15日起越南恢复旅游对外开放,对外国人和海外越南人的出入境政策根据《外国人出境、入境、过境和居留越南法》和相关实施细则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22]。



政策优化前的准备


越南在疫情管控措施优化前做出的准备工作如下:


► 疫苗接种:前期准备工作相对不足,后续“边政策优化、边接种疫苗”。在Delta疫情蔓延之前,越南政府疫苗采购并不算非常积极,更多是鼓励私营公司和外国投资者自采疫苗。在疫苗接种方面,越南在政策优化前接种速度也偏慢。Delta疫情扩散后,越南政府才加速推进疫苗接种,与疫情传播竞速。2021年10月-2022年1月,在三个月时间内越南疫苗接种率从34%提高至80%。


► 医疗资源:越南的医疗体系主要以公立医院为主导,全国医保覆盖率很高,但人均医疗资源相对紧张。2020年越南全国医疗卫生保险覆盖率达90%。2020年越南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8人、医院床位27张。根据WHO的数据,越南疫情前总共约有8000张ICU床位,平均每十万人8.1张,疫情后增加至16000张床位。


► 政府引导:前期越南政府并未对民众进行较为充分的铺垫。越南政策优化前,国内感染与死亡病例数量较小,且Delta毒株毒性较强,当时越南民众对于疫情仍抱有不小恐慌情绪,在防疫知识普及方面也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图表:越南疫苗接种率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政策优化后的表现


► 确诊与死亡人数:越南最早防疫松懈,Delta疫情爆发后确诊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2021年5-9月,越南日均确诊人数5,000人,累计确诊人数在9月底达到79万人,死亡人数近2万人。2021年10月后,大量务工人员解封后从胡志明市、平阳省等疫区返乡,增加了将病毒扩散至全国的风险。在高风险下经济重启,导致越南11月新冠确诊人数激增,迎来第二波感染高峰,死亡人数也从日均几十,增长到日均200左右。2021年10-12月,越南新增确诊人数93万人(约1%人口),新增死亡人数1.4万人(约0.01%人口)。从“严控”到“基本放松防疫政策”,越南累计死亡人数上升斜率陡峭。


图表:基本放松管控阶段越南新增死亡增长迅速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越南累计死亡人数上升斜率陡峭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 医疗资源使用:出现一定医疗资源不足与医护人员离职情况。越南医疗资源相对紧张[23],在疫情快速扩散期,医院床位与医护人员相对不足[24],此外后期还出现医护人员大量离职的情况。据越南卫生部称,高工作压力、低工资、恶劣的工作条件与缺乏防护措施与医疗用品,以及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压力是医疗行业人员大规模外流的原因[25]。


► 民众外出活动:越南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过程中,居民的外出活动与线下餐饮消费意愿均随管控放松、疫情反扑而首先明显下降,后逐步反弹修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即使政府不再强行要求居家隔离,以“新冠绿卡”等形式逐步优化管控措施,当地居民处于“风险厌恶”的情绪或也不会在疫情反扑最为严重、新增确诊与死亡病例不断攀升的阶段大幅提升外出服务需求。


图表:越南防疫政策优化后社会活动先受到抑制,再逐步反弹

资料来源:Google Mobility,中金公司研究部


► 经济数据表现:疫情最为严重、防疫政策边际优化的当季GDP大幅下降,之后逐步恢复。疫情带来的生命安全冲击,叠加南部胡志明市、平阳省、同奈省和隆安省等国家经济重点地区持续实施社会隔离措施,越南在疫情最为严重、防疫政策边际优化的当季度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2021年三季度GDP同比下降6.2%。后期随着疫苗接种率上升,疫情负面影响逐渐减少,经济爬坡修复较快,但仍在2022年初Omicron病毒爆发轮显现出增长斜率放缓的特征。消费方面,越南在2021年Delta疫情反扑、“基本放松防疫管控”阶段初期的几个月消费明显受到冲击,尤其是旅游业与餐饮住宿类行业,商品类消费受到影响相对较小。工业生产与出口方面,与GDP相类似,越南工业生产与出口也是在2020年首轮原始毒株冲击以及2021年Delta疫情冲击、基本放松防疫管控的当季度受到负面影响最为明显,后逐渐修复。


图表 :越南防疫政策优化当季GDP大幅下滑,后有所恢复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越南防疫政策优化后的消费表现亦是先下降后上升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原始毒株与Delta疫情冲击时,越南工业生产均受到影响,后有所恢复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越南出口也是在疫情爆发以及防疫政策优化的当季度先受到冲击,后有所修复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加坡



防疫政策的变化


新冠病毒流行至今,新加坡的防疫过程经过了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严格管控阶段(2020年4月-2021年5月)


疫情严控阶段,新加坡针对新冠施行严格防控,核心在于控制感染峰值,降低对于医疗系统的压力。2020年4月初日增确诊数破百,在无疫苗和特效药阶段,新加坡于2020年4月7日起实施“断路器”(circuit breaker)方案,关闭非必要工作场所,学校全部远程授课,并要求居民非必要不得外出,且外出时需注意与其他民众保持社交距离[26]。2020年5月28日,新加坡公布了分阶段逐步退出“断路器”(circuit breaker)方案的政策路线图,根据风险等级以及必要性,进行了精细的划分。


► 第二阶段:“准备共存”阶段(2021年6月)


从2021年6月起,新加坡开始试探性放松严格管控,进入“准备共存”阶段。6月14日开始,新加坡逐步放宽社会防疫措施,社交聚会和登门访客人数将从最多两人增至五人[27],学校也逐步恢复线下授课[28]。2021年6月24日,新加坡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发表文章,宣布“与冠病共处,如常生活”,文章表示新冠很有可能将成为地方性流行疾病(endemic),绝大多数人无需住院即可康复,将陆续恢复社会民生正常生活[29]。


► 第三阶段:再次转向防控(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


然而,在抗疫策略转向后,试探性“共存”政策刚实施不到一个月,Delta病株在裕廊渔港爆发,政府再度收紧管控措施。2021年9月,Delta疫情“卷土重来”,截至2021年9月5日的一周内,新加坡本地社区新感染病例数达1,200多例,疫情管控再度较此前有所收紧[30],但并未采取2020年时严控的手段,整体思路仍在反复中向“政策优化”迈进。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在9月10日跨部门抗疫工作组记者会上承认,新冠感染病例激增在预料之中,但比预想之中发生得更早,目前出现的病例激增是打算与新冠共存的国家必须经历的,新加坡向“新常态”过渡的路线并没有改变,但必须“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31]。2021年9月15日,新加坡正式推行居家隔离作为已接种疫苗的新冠患者默认隔离方式,以缓解医疗系统压力[32]。


► 第四阶段:走向全面政策优化(2022年3月至今)


政策反复期拉锯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在今年春天新加坡认为全面政策优化“时机已到”。2022年3月,虽然Omicron毒株每日导致新增病例仍居于高位,但感染人群中死亡人数的比例(致死率)较低。3月24日,李显龙总理在公开讲话中称“新加坡将大步迈向‘与新冠共存’”,回归疫情前的生活[33],并从3月29日开始再度放宽一系列防疫措施,如户外无需戴口罩、聚会人数限制从5人增加到10人等。8月29日起,新加坡取消室内戴口罩要求,只有在医疗保健设施与公共交通工具上仍要求戴口罩,并仍建议年长者和免疫力较弱的群体佩戴口罩[34]。



政策优化前的准备


新加坡在政策优化前做了以下四点措施准备[35]:


► 全方位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基数。


新加坡高疫苗接种率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新加坡“先下手为强”,在疫苗研发阶段就已向潜在厂商锁定疫苗预购,并快速推进疫苗评估审核流程。另一方面,新加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批次敦促居民提高疫苗接种率。从最终疫苗接种动员效果来看,新加坡成绩斐然。新加坡在准备共存阶段就开始加速疫苗推进,从5月末到6月末疫苗接种率就从40.2%升至60.06%,一个月提高了20%,7月末达到77.3%,随后缓慢推进,截至今年10月末,新加坡疫苗接种率已超过90%,群体免疫基本达成。目前,新加坡是全球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疫苗显著降低新冠引发重症死亡的概率,这也为新加坡后续政策优化时保持较低致死率打下了坚实的免疫基础。


图表:新加坡疫苗接种率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 快速筛查提早隔离延缓病毒扩散


放弃严控疫情不代表放任病毒传播。新加坡通过大量检测尽早诊断病例,并通过合力追踪Trace Together软件快速识别和隔离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隔离措施延缓病毒传播,减少危重病例、保护医疗系统。为了扩容检测能力,新加坡采用核酸(PCR)与快速抗原检测(ART)二者结合。常态化ART检测能够快速识别新冠患者,配合隔离措施可减缓病毒传播,降低大规模感染和医疗资源挤兑概率。


► 分级收诊保障医疗资源有效配置


新加坡医疗资源并不算非常宽裕,但新加坡以分级收诊治度优化有限资源调配,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而且随着疫苗接种率提升与Omicron毒性下降,新冠流行毒株在新加坡引发重症的频率有所下降,新加坡本土轻症与无症状患者基本上可以做到不依赖外部医疗资源,自行痊愈。自2021年9月,居家隔离成为新加坡控制疫情的重要模式,2022年3月25日起,除3个月以下婴儿、80岁以上未完成疫苗接种老年人和其他高危群体外,轻症和无症状患者均可自行居家康复。2022年4月26日起,新加坡卫生部将不再对密接群体发布健康风险通知,但建议转阴前自行居家隔离。


► 高度透明共享信息,引导和监督敦促市民配合防疫措施


新加坡在开放进程中强调心态转变,引导民众配合防疫。一方面,政府引导民众转变对新冠的心态(mindset),降低疫情爆发带来的恐慌。另一方面,政府强调疫情针对弱势群体仍然存在风险,承认承载能力具有瓶颈,督促居民配合防疫。此外,前期提到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得轻型与无症状患者生活收到影响较小,中重型病患可以得到及时的收治,也有助于降低民众对于疫情的恐慌。Pew Research与2022年8月公布的跨国民意调查[36]显示,新加坡民众在19个国家的调查样本当中对于本国防疫措施反映最为正面,有78%的民众认为疫情之后新加坡更有凝聚力了,有76%的民众认为政府做到了有效防控疫情[37]。



政策优化后的表现


► 确诊与死亡人数:即便准备充分,新加坡的“政策优化”也并非毫无代价。选择动态开放意味着容忍更高的新冠感染人数。随着防疫政策放松,新加坡新冠感染人数大幅上升。在2022年前三个月的Omicron疫情中,新加坡日均新增病例数连续过万,最高单日新增病例数超过2.5万(2022年2月22日),单日确诊数超过总人口的0.4%。


图表:政策反复阶段新加坡新增死亡人数增长迅速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新加坡累计死亡人数上升斜率陡峭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 医疗资源使用:新冠病例入院率和ICU病床占用率双低,未出现医疗资源挤兑。新冠仅是众多疾病之中的一种,如果新冠患者入院比例高或对ICU床位占用率高,可能会影响对其他病患的收治。新加坡放松防疫政策后,快速上升的确诊数使医疗系统接近饱和,在Delta疫情最严重时期,新加坡新冠患者ICU床位占用率最高达到48.9%(2021年10月25日),总ICU床位使用率达84%[38],针对重症病患的医疗资源接近饱和,但未产生挤兑。正如前文所述,为缓解医疗系统压力,新加坡实行差异化的收治政策,对检测结果阳性的无症状或轻症病例实行居家隔离,只对少数高龄或重症患者实行入院治疗,节约医疗资源。在今年Omicron爆发期,由于病毒毒性较弱,轻症与无症状患者占比较大,虽然日均确诊人数远超Delta时期,而对ICU病床占用率显著降低,最高仅为15.4%。


► 民众外出活动:2021年5月-7月,预备转向“共存”政策后,新加坡对内对外均逐步实施动态开放,零售、娱乐场所放松限制,工作也逐步放松居家要求,居民可以分批次回到岗位。但在疫情反复的冲击下,零售娱乐、工作场所及公交站点等生活场景在首次“试探性”政策优化又再次“收紧”的过程中先明显下跌,后逐渐平稳上升。2021年冬季Delta疫情、2022年2月Omicron疫情爆发以及2022年3月正式放松防疫管控措施后也有见到经济活动先小幅回落,后逐步修复。政策优化后虽然经历“瞬时冲击”,但总体出行数据呈动态上升趋势,各类大型活动如游戏展、演唱会、行业博览会、节日庆典等也在后期逐步恢复。


► 经济数据表现:疫情冲击“曲线被抹平”,基本放松防疫管控对经济影响不大。因疫苗接种率提高较快、较早,新加坡经济除了在2020年第一轮新冠疫情时大幅收缩,余下几轮疫情未受到明显影响。但即便如此,仍能看到在2021年二季度“试探性政策优化”与“政策反复期”时新加坡经济增长有所下滑,在2022年一季度防疫政策放松当季经济也见小幅回落,二季度增长斜率也相对较平缓。从分项看,疫情后出口增长较为迅速,而消费复苏相对缓慢。


图表:新加坡分级收诊制度下医疗资源未占用过多

资料来源:新加坡卫生部,中金公司研究部,中金研究院;ICU病床占用率指新冠患者占用ICU床位数/总350ICU张床位


图表:新加坡试探性放松管控期外出下降,后反弹

资料来源:Google Mobility,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新加坡疫情初期经济受冲击,后逐渐恢复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新加坡疫情以来消费复苏较为缓慢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国香港



防疫政策的变化


中国香港的防疫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严格管控(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


2022年,中国香港进入Omicron感染期,新冠新增确诊病例数量的高峰主要出现在2-3月,彼时开始执行新一轮防疫政策,包括学校停课、疫情区域精准隔离、分批在家办公、室内口罩强制令等。


► 第二阶段:逐步放松管控(2022年4月至8月)


2022年4月之后,中国香港疫情管控措施开始逐渐放松。4-5月主要放松学校、工作场所的封闭、居家要求和人员流动限制,但对线下大型活动和聚集活动管控仍然相对较严格。5月之后,中国香港的疫情管控政策针对是否接种疫苗进行差异化管控,疫苗接种者受到的限制逐渐减少。由于疫情反复,中国香港延续了社交距离措施,公共场所需要出示核酸证明。7月20日之后,中国香港开始实行有条件居家隔离政策。


► 第三阶段:基本放松管控(2022年9月至今)


2022年9月23日,中国香港政府决定放宽入境防疫政策,从9月26日正式实施《便利来港措施》,对海外抵港人士实施0+3防疫措施,即不需要强制隔离,只需3天居家监测。同时放宽检测要求,入境无需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只需24小时快测阴性结果。抵港人士在机场接受核酸检测后,无需等待结果即可放行。同时,“来港易”和“回港易”计划扩大到内地所有地方及澳门,且不设限额[39]。随后,中国香港开始放宽公共场所活动的人数和时间限制,放松检测和隔离要求。从10月6日起,餐饮场所每桌人数上限由8人增至12人,餐饮场所宴会人数上限由120人放宽至240人[40]。从10月20日起,适度放宽社交距离限制,在公共地方聚集人数上限增加至12[41]人。从11月3日起解除餐饮场所的营业和堂食时间限制,同时容许出席婚宴人士脱下口罩拍照[42]。



政策优化前的准备


► 疫苗接种:政策优化前疫苗接种率高达90%。中国香港在防疫政策优化前,疫苗覆盖率快速提高。香港至少接种一针和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口占比均达到9成。分年龄组来看,即使是一直以来接种率较低的老人和幼儿群体中,加强针也在不断增强覆盖。


► 医疗资源:总体较好,为政策优化创造有利条件。中国香港每百万人的ICU床位数在东亚属于发达经济体水平,高于日本和内地。而根据近两年疫情时期的入院率和ICU比率来看,病例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尤其是70-80岁人群。


► 政府引导:中国香港政府致力于解决居民的“疫苗犹豫”来进一步提高新冠疫苗的覆盖率。目前的疫情经验表明,疫苗是控制新冠重症率和保护本地医疗系统的有效方法。在2022年疫情高峰之前,香港普遍存在着“疫苗犹豫”,民众担心疫苗的安全性而不去接种。研究表明,政府加强相关知识宣传,增强民众了解疫苗安全性和新冠对健康的影响有助于解决“犹豫”[43]。


► 香港政府利用社交媒体,加强对错误信息的纠正,通过公开更多的抗疫信息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香港浸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44],社交媒体的信息,尤其是关于新冠的错误信息和谣言会明显地影响民众对抗疫的看法,而对谣言的破除将有助于增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任。根据香港浸会大学的数据,在疫情高峰期,香港政府的各个信息渠道的发布频率更高,而且通过YouTube发布的包含抗疫现场、医护工作者的相关视频和针对谣言的专门的辟谣栏目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图表:中国香港疫苗接种率

资料来源:Wind,香港卫生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香港每个年龄组的疫苗接种率

资料来源:Wind,香港卫生署,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



政策优化后的表现


► 确诊与死亡人数:香港新增确诊和新增死亡病例数量的高峰主要在2022年2-3月。今年5月香港度过本轮疫情高峰之后,逐步放松严格防疫政策。虽然在9-10月因为Omicron新变种的传入,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有小幅、短暂地升高,但是并未造成类似本年初的影响,疫情传播很快得到控制,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都维持在低位。


► 医疗资源的使用:有一定挤兑现象。香港社会目前的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比例达到20.9%,死亡和危重病例主要集中在80岁以上的年龄组。香港卫生署公布的确诊、住院、危重和死亡病例中的疫苗接种情况显示,死亡病例中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占绝大多数。虽然接种了三针疫苗的居民仍然有可能感染,但转为死亡的病例较少。


► 民众外出活动:疫情高峰期外出活动下降,防疫政策优化后逐步恢复。2-3月外出活动指数显著下降,4月以后有所恢复,但相比于疫情前的基准水平,公共交通、公园、零售和娱乐等外出活动还有差距,说明民众对于疫情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心。从餐饮消费来看,一季度也呈现“V”型走势,随着香港政府从4月开始对堂食人数、营业时间限制的不断放宽,餐饮行业量价在二、三季度实现连续增长。


图表:中国香港新增确诊病例   

资料来源:Wind,香港卫生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香港新增死亡病例

资料来源:Wind,香港卫生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香港居民外出活动水平恢复情况(疫情前=0)

资料来源:Google Mobility,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香港线下餐饮消费水平反弹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 经济数据表现:疫情对香港经济的影响比较明显。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2年一季度,香港经济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2.9%。二季度经济有所恢复,GDP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0%。但到了三季度,随着美联储加息深化,GDP同比负增长-4.5%,环比增长-2.6%。从不同行业来看,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最为明显,这与其他经济体的经历一致。


► 疫情影响下消费复苏偏慢,但防疫政策优化后来港人数显著增加,利好旅游业。受疫情影响,香港消费受到抑制,2022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8%。2022年6月,香港开始登记发放第二轮消费券,在消费券的刺激下,香港消费在二季度有所回升,但相比于疫情前的水平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香港旅游业在2022年4月之后迎来较快恢复。9月,访港旅客数量达到6.6万人次。虽然与疫情前的每月3-5百万人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是访客数量恢复很快,创下疫后新高。


图表:防疫政策优化过程中香港经济受到明显冲击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分行业看,服务业受影响最为显著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疫情以来私人消费恢复缓慢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香港防疫政策优化后旅游业恢复较快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国台湾



防疫政策的变化


中国台湾防疫政策优化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目前仍处于第三个阶段中:


► 第一阶段:严格管控(2020年1月-2022年2月)


2020年3月疫情爆发后,中国台湾便限制非台籍人士入境,岛内也执行了严格的防疫政策,要求民众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不得饮食,对确诊和密接采取收治隔离等举措。2020年1月至2月,中国台湾累计确诊2万余例,期间仅有40天新增确诊超过100例,平均每天新增26.7例。2022年以来,Omicron毒株加大了中国台湾的防疫压力,1月桃园国际机场清洁人员及防疫旅馆出现群聚感染案件,并后续衍生多处群聚感染案件。期间岛内每日新增病例数量大致在40-80例区间震荡,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 第二阶段:适度放宽(2022年3月)


2022年3月起,中国台湾适度放宽防疫措施,探索防疫新路径,向政策优化过渡。考虑到境内疫情趋缓并且稳定控制,经过台当局“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评估后,宣布自3月1日至3月31日适度放宽防疫措施。具体措施包括:3月1日起,室内外运动、拍摄、自驾等不再需要佩戴口罩;开放铁路、公路等大众运输工具内饮食;开放超市、商场等营业场所试吃;除了台北等4市,其余市县医院与养老院开放有条件的探视。3月7日起,有条件开放非台籍商务人士来台,入境居家检疫天数从14天缩短至10天。


► 第三阶段:基本放松疫情管控(2022年4月至今)


4月开始,中国台湾试图兼顾经济发展与正常生活。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轻症”,防疫策略以“减灾”为目标,在“正常生活、积极防疫、稳健开放”的原则下,兼顾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从具体举措来看,总体上先内后外、循序渐进,防疫举措持续动态调整。4月份放宽居家隔离措施,除高龄、孕妇、重症等特殊群体,轻症/无症感染者均可居家照护,并将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从“10+7”调整为“3+4”模式。5月份“517新制”,将密接者仅限于确诊者同住家人,对打满3剂疫苗的密接者实行“免隔”的“0+7”管理。6月份入境防疫政策逐渐放松,并在10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入境人员免除居家检疫。11月14日宣布“防疫新措施”,确诊者隔离天数从7天缩短到5天(最初为10天),确诊同住接触者一律采取“0+7”自主防疫。



政策优化前的准备


中国台湾在政策优化前做了如下准备,包括疫苗接种、病床调控、药物储备、宣传引导。


► 疫苗接种:政策优化前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达75%。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台湾的疫苗接种起步较晚,2021年5月接种率才刚刚超过1%。不过受益于全球疫苗产能的扩张,中国台湾能够获得较为充沛的疫苗供应,居民的疫苗接种率快速上升,至2022年3月政策优化之前,居民疫苗接种率80.9%,全程接种率75%。4月初加强针的接种率达到51%。政策优化后疫苗接种工作仍在持续推进,至10月中旬,全民疫苗接种率为93.7%,75岁以上人口疫苗接种率81.5%。


► 医疗资源:准备大量的适配分层诊疗体系的病床和药物。4月初中国台湾进入准备了合计39903张床位,其中专门用于新冠疫情治疗的专责病床3881张,此外还有中央集中检疫所、地方加强型防疫旅馆、一般防疫旅馆等不同医疗床位,实现医疗机构轻重症分流,无症状或轻症病例收治于集中检疫所或防疫旅馆。药物方面,4月初防疫政策优化的时候,中国台湾对抗新冠疫情的药物储备主要为瑞德西韦(Remdesivir)1.6万人份,待到6月上旬岛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药物储备量为102.7万人份,相当于总人口的4.37%,已超过了4月初提出的“达到3%人口使用量”的储备规划,9月底药物储备量已经超过130万人份。


► 宣传引导:在政策优化之前将防疫政策调整作为宣传目标。2月9日,台当局提出今年四大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便是寻找兼顾经济与防疫的模式,“确保防疫新生活,继续拼经济”。记者会上卫生部门也会跟踪披露疫苗、病床、药物等医疗资源的储备和使用情况,并介绍最新的防疫举措变化、防疫政策重点,与民众做信息沟通。


图表:中国台湾疫苗接种率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台湾疫苗接种率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当局卫生事务主管部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台湾新冠疫情总床位数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当局卫生事务主管部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台湾新冠药物采购储备量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当局卫生事务主管部门,中金公司研究部



政策优化后的表现


► 确诊与死亡人数:防疫政策优化后,中国台湾经历了两波疫情冲击。第一波发生在2022年3月中旬至5月底,持续了大约两个半月,期间新增感染病例数量快速上行,从日增60例左右,上升到峰值时期日增超过8万例,期间死亡病例也一度日增超过200例。5月底第一波疫情达峰后逐渐回落,回落过程也持续了大约两个半月,并在8月中旬降至日增2.1~2.2万新增感染病例的相对低位。第二波发生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持续时间不到2个月,峰值也较第一波低,大约在4.6万例左右,11月下旬日增已降至2万例以下。


► 从病情结构来看,年初以来,感染者轻症/无症状占比99.57%,第38-40周的重症率约为0.2%。不过防疫政策优化带来的死亡不仅仅是统计到的死亡病例,如果从超额死亡来看,防疫政策优化后中国台湾的累计超额死亡快速转正,到10月累计已超过1.4万人。从病例年龄结构来看,中国台湾当局卫生事务主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6日,总的新冠感染病例中,70岁以上占比7.2%;而重症病例中,70岁以上占比29.3%。老年人口更易受疫情影响,符合各国的普遍规律。


► 医疗资源使用:挤兑不明显,总体可承受。自防疫政策优化以来,4类型的病床使用率都在70%左右或以下,并未出现总量层面的床位紧张。不过专门用于治疗新冠疫情的“专责ICU”数量较少,9-10月约为700余个床位,使用率高于其他类型的床位。6月初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确诊病例的药物使用率6.24%,高于同期英美日韩等经济体。不过总使用量16.2万人份还是明显小于当时的药物储备102.7万人份。


图表:中国台湾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数量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台湾新冠感染病例年龄结构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新冠疫情病床使用率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当局卫生事务主管部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台湾新冠疫情病床使用率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当局卫生事务主管部门,中金公司研究部


► 民众外出活动:防疫政策优化过程中居民活动下降较大,目前尚未完全恢复。数据显示,政策优化后居民的外出活动出现了阶段性的下降,零售和娱乐、公园、交通中转站人流量下降,低点出现在5月底,之后逐渐修复,但截至10月中旬尚未恢复到政策优化前的水平。比较特殊的是办公场所,其人流恢复反而较快,这与美国和英国的情况形成反差,可能说明居家办公并未在中国台湾盛行。


► 服务业PMI下滑明显,铁路和地铁旅客量、旅馆入住率均呈现“V”型反转态势。中国台湾非制造业PMI于2022年4-5月大幅下滑并降至50的枯荣线以下,反映出防疫政策优化对服务业的短期冲击,但在此后的6-7月又反弹回到50以上。旅行方面,中国台湾境内的旅客出行在4-5月明显下滑,不过下滑幅度小于2021年中Delta疫情暴发时候的封控期间的降幅。8月以来,其境内旅游已恢复到政策优化前水平。伴随对外防疫政策优化的推进,出入境人数和航空旅客周转量大幅上升,10月出入境旅客人数26.6万人,是2月的3.7倍。


图表:中国台湾居民在政策优化过程中减少外出

资料来源:Google Mobility,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台湾非制造业PMI疫情政策优化后下滑

资料来源:Google Mobility,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台湾旅客周转量和旅馆入住率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台湾出入境人数和航空旅客周转量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 经济数据表现:政策优化后中国台湾GDP增速下降,但似乎更多与出口放缓有关。中国台湾GDP同比增速2021年四季度为5.3%,2022年一、二季度分别下降至3.7%和3.1%,连续两个季度回落。不过分行业来看,主要是工业生产拖累较大,而后者又与年初以来出口增速下滑有关。与其他经济体不同,台湾经济比较依赖外需,特别是在半导体等电子制造业。2022年以来欧美消费需求放缓,再加上芯片短缺缓解,使这些行业景气度回落。从这个角度看,疫情冲击的影响并没有充分体现在GDP上。


► 但从消费分项看,仍可以看出一些结构性影响。中国台湾的出口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增速便趋于回落,这与制造业PMI、工业生产指数等指标走势一致,反映了外需走弱的拖累,固定投资滞后于出口一个季度回落。而受疫情影响最为明显的私人消费,反而在放松防疫管控之后的两个季度增速“改善”,主要是受低基数的影响(连续3年都是2季度受疫情影响最大)。环比来看,2季度私人消费较1季度环比下滑5.0%,明显大于疫情前平均0.7%的降幅(2011-2019年平均)。不过3季度的恢复也好于季节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2季度的下滑。


图表:中国台湾GDP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台湾工业生产和出口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台湾私人消费支出分项较疫情前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日本



防疫政策的变化


日本的疫情防控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持续管控(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


2020年1月16日,日本录得首例由境外输入的新冠病例[45]。至1月底,政府根据国内传染病法确认了对疑似病例的隔离制度,并对高风险区域入境实施管制[46]。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发展,日本政府在两年间多次加强疫情管控力度,扩大PCR检测对象群体[47],并通过紧急事态宣言临时关闭或限制高风险公共场所的运营[48]。2020年末,政府一度推出促进人员流动的Go To活动提振经济,但随着疫情形势恶化宣告终止[49],并继续强化疫情管控[50]。2021年4-10月,政策有所反复,但总体上还是保持管控态势。2022年初,受到Omicron毒株蔓延影响,日本新增病例数出现显著上升,多数地区进入蔓延防止紧急状态。


► 第二阶段:逐步优化防疫措施(2022年3月至5月)


2022年3月,日本Omicron疫情到达高点,随后政策出现放松管控迹象。政府在两个月内多次放宽每日入境者数量限制,从此前的3500人逐步提高至2万人[51]。同时,国内主要自治体的社交距离管控政策放松,允许更多居民在室内场所聚集,比如东京“反弹警戒期”的限制聚会人数从4人提高至8人,部分区域取消了此前紧急状态宣言[52]。


► 第三阶段:基本放松防疫管控(2022年6月至今)


2022年6月10日后,日本政府正式取消所有国家入境旅行限制[53],标志着疫情管理走向全面的放宽。随后,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放宽国内管控和海外入境限制,以恢复人员流动和经济发展,缩短阳性患者自我隔离期[54],取消对更多签证类别的入境和签发限制[55],政策走向与病毒“共存”。7月,阳性患者自我隔离的时间从7天降至5天。8月,每日入境人数限制从2万人提高至5万人。9月,包括东京在内的许多城市开始减少公布确诊人数,只公布重症人数。10月,取消入境人数限制。



政策优化前的准备


日本自今年三月份以来的政策调整中,早期尝试抓住疫情高峰过后的相对低位,取得了一定效果。防疫政策优化之前,政府在国民健康情况、医疗设施等方面客观具备一定的基础。


► 疫苗接种:防疫政策优化前国内居民有着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在3月政策边际放松的时点,国内疫苗完全接种率已达81%,较高的疫苗接种水平可能对全体国民均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


► 医疗资源:防疫政策优化前感染高峰已过,但医疗承载力存在隐患。日本同期每十万居民拥有ICU床位13.5张,在2022年初高峰过后,3月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都出现了明显好转,医疗系统压力回落。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政府自疫情早期以来对患者收治判定标准严格,许多轻症患者并不在医院接受治疗[56]。


► 政府引导:逐步调整,态度较为明确,民众基本存在政策预期。本轮多数管控放松实现了渐进的导入,如外国入境政策经历了4轮以上调整,主要政策实施前均存在10天以上的缓冲时间供民众调整政策。且3月以后地方自治体基本停止宣布紧急事态,民众对于后续防疫政策优化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期。


图表:日本疫苗接种率变化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政策优化后的表现


► 确诊与死亡人数:防疫政策优化前期,疫情总体回落,但入夏以来病例数激增。日本政府在3-6月份疫情低位时期开始实施一系列疫情管控放松政策,直至6月底新增病例总体保持下降态势。但7月以来第二轮Omicron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8月高峰时,日增病例数达20万人以上,单日新增死亡人数一度超过300。


► 受第二波疫情影响,日本病例出现大幅增长,但老年群体面临的额外风险相对有限。第二波Omicron疫情高峰的八周里,60岁以上群体占重症患者的比例为74.3%;而今年年初日本累计新冠死亡人数中70岁以上群体占比83.9%,严格管制下的第一波疫情期间继续增长至86.6%。防疫政策优化以来,这一指标没有再次出现大幅增长,而是保持在接近88%的水平。


► 医疗资源使用:本轮疫情下,日本医疗资源似乎并未产生严重的挤兑。由于疫情的快速增长,日本医疗系统总体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但并没有超出其承载能力极限。8-9月疫情高峰时期,日本的新冠患者住院人数最高达到3.9万人,其中ICU病人数最高达1936人,相当于每百万人中有15.6名需要进入ICU的新冠患者,但仍未达到135床/百万人的医疗设施承载上限,整体上未出现严重的医疗挤兑现象。


图表:日本新增感染与新增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日本累计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日本医疗资源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日本居民外出活动变化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 民众外出活动:政府放松管控叠加假日,对消费者活跃度产生临时性提振,但未能长期持续。5月疫情管控政策优化后存在一段疫情相对稳定时期,叠加黄金周假日利好,零售及娱乐相关地点流动性上升,旅游业及消费行业受益。但此后人员流动出现回落,各场所访问量变化不大。根据麦肯锡的调查,8月份正常外出的受访者比例仅回升到23%,其中Z时代占比45%,可见除年轻人外的日本居民在政策优化后的外出兴致也并不高。


► 政策优化政策实施以来,日本民众对于本国的经济复苏仍然缺乏信心。尽管日本政府逐步放松管控并强调经济发展优先,但8月对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只有11%持乐观态度,悲观民众占比仍高达28%,较政策优化前夕的3月数据并无改善,并显著高于2021年的低位21%;与3月其他国家的调查数据相比,日本民众明显更加悲观。


► 受悲观经济预期影响,8月份的受访者并未表现出更强的消费欲望。由于对宏观经济走势缺乏信心,日本居民的消费意愿仍然处于低位,对主要商品消费预期下跌。优化防疫管控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一态势,消费预期维持下跌,惟跌幅有所收窄,并未出现大幅度的回升。


► 经济数据表现:GDP方面,防疫政策优化以来日本经济出现一定复苏,但不明显。政策优化以来,日本的出口延续了此前的增长趋势,消费稳中有增,固定资本投资则从低位开始反弹。入夏以后,受第二轮Omicron疫情影响,国内家庭消费增速下滑,对实际GDP产生一定拖累。


► 生产方面,政策优化后本服务业在后续疫情中受到一定影响。由于同期出口走弱,制造业PMI出现走低,服务业PMI则是在第二波Omicron高峰时出现了短期的下降。特别地,在七月以来第二轮Omicron疫情高峰中,两项指标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撤,反应疫情对生产制造的影响仍将长期存在。


► 劳动力市场方面,政策优化后改善较大的是制造业生产以及居民劳动参与率。该两项指标均在政策优化以来迅速好转,即使是入夏以后第二轮Omicron高峰也没有严重阻碍其回升态势,有望重回疫情前的相对高位,显示出人员流动和生产水平上均出现了恢复。


图表:日本季度实际GDP及分项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日本制造业及服务业PMI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日本制造业产出和劳动参与率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韩国



防疫政策的变化


韩国防疫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持续管控(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


2020年1月20日,韩国首次出现阳性病例[57]。在较短时间内,韩国完成了社交管控、流调体制等关键政策的初步建立,政府关闭或限制了高风险公共场所经营[58],对外国入境群体进行管控和自我隔离[59],使得疫情蔓延基本受控[60]。2020年8月以来,韩国出现首尔都市圈教堂集聚等数轮爆发性疫情,政府因而收紧管控,在疫情严重时期进一步上调风险等级和人群集聚限制[61],疫情管控总体保持收紧,并转向长期化。2022年初,Omicron疫情在韩国散发,确诊病例数屡创新高。


► 第二阶段:渐进政策优化(2022年3月至2022年4月)


2022年3月初,政府做出一系列政策调整,放松了对疫苗接种的要求,显现出管控放松的倾向[62]。3月底以来,随着Omicron疫情高点逐渐褪去,日增病例数出现明显回落态势。政府随后取消了对非高风险地区入境者的隔离要求[63],并逐渐放松人群集聚规模限制[64]。


► 第三阶段:基本放松防疫管控(2022年4月至今)


2022年4月19日后,韩国政府按照此前计划取消了国内社交距离管控[65],标志着防疫政策走向基本放松。外国入境政策也在此后逐渐走向放松,历经数轮调整后,于10月1日起取消了对一切外国入境者的核酸检测要求。由此,韩国政府国内管理和入境政策很大程度上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政策优化前的准备


韩国政府在3月底4月初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疫情管控快速放宽,但并未伴随确诊人数的明显上升。下列因素可能是韩国政府放松管控政策期间未出现混乱和疫情反复的原因:


► 疫苗接种:政策优化前具备较高全民接种率。2021年11月官方首次公开强调共存,此前已有较为良好的疫苗接种基础。韩国接种率在2021年2月批准全国性接种牛津-阿利斯康疫苗以来快速上升,政策优化前已达到85%以上。尽管疫苗难以完全阻止疫情传播和染病,大量数据已经证实各类疫苗在多种保护指标上都是普遍有效的[66],这可能进一步抑制了政策优化以后Omicron毒株的潜在增量传播和感染。


► 医疗资源:政策优化前感染高峰已过,医疗资源重回低压力水平。本轮政策优化前是2月以来的Omicron爆发高峰,但在政策逐步推出时,新增病例数量已经出现显著减少,大大降低了对医疗资源供给的压力。此外,韩国国内老年人口比例16.57%,每万人拥有ICU床位10.6张,人口结构和医疗基础设施条件本身就相对有利。


► 政府引导:逐步调整、明确预期,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突然政策调整导致民众混乱。3月以来,社交隔离及外国旅客入境等管控政策结合时下疫情情势经历5轮以上主要调整,采用了逐步观察、渐进政策优化的模式。部分主要的政策变化自宣告起存在十余天缓冲期,以供民众充分消化调整,避免突发调整带来混乱。此外,政府在政策调整的同时通过媒体传达官方态度,进一步完善了国民的开放预期和相关准备[67]。


图表:韩国疫苗接种率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政策优化后的表现


► 确诊与死亡人数:韩国3月底政策优化以来,疫情基本处在控制之内。在4月下旬疫情得到控制后,政府才相对频繁地出台放松管控政策,减少了对国内社交距离和室内聚集场所的管理。虽然在夏季又受到了第二波Omicron的影响,但韩国新增病例数一直较为有限,死亡率大致维持在此前0.1%水平。


► 分年龄看,老年人仍为最脆弱群体,但风险并无明显上升。尽管各年龄层因疫情死亡的人数均出现了不可忽视的增长,高龄人群的死亡风险并未有明显上升,显示超额死亡出现在不同年龄层中,而非仅影响老年群体。事实上,老年群体在Omicron成为主流毒株后的患病死亡率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 医疗资源使用:医疗设施未遭严重挤兑。政策优化以来,仅8月第二轮Omicron小高峰时一度日增超10万病例,且病例增长速度之后迅速回落。总体而言,国内疫情得到了相对良好的控制,没有再次出现3月前的爆发式增长。由于确诊病例相对较少,医疗资源基本不存在挤兑现象。以医院承载能力为例,ICU病人在峰值时为1200人左右,远低于韩国总ICU病床数5500张。


图表:韩国新增感染与新增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韩国累计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韩国医疗资源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KCDC,INE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韩国居民外出活动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 民众外出活动:管控政策优化以来,居民外出活动更加频繁,各类商业场所访问出现恢复。其中,零售业和娱乐场所受益最大,办公室等其他公共场所也出现一定复苏。同时,国际交通及旅游也出现了增长。韩国国际航线已从低点6条恢复至22条,周航班数从11架次增至68架次,济州岛等热门景点年内接待旅客已超过百万人次,旅游和交通业恢复迅速[68]。


► 经济数据表现:GDP方面,政策优化后消费恢复较为良好,且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出口则在政策优化后第一个季度从高位有所回落。第二季度以来,出口重回上涨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及消费稳中有升,带动实际GDP不断修复。


► 从消费结构看,政策优化后服务消费有比较明显的反弹。疫情期间,受社交距离管控影响,韩国商品消费强劲,而服务消费保持低迷。政策优化后,韩国消费者信心出现一定增长,带动耐用品类消费回升,更为频繁的人员流动也促使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同期非耐用商品消费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图表:韩国实际GDP及分项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韩国消费项目变动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韩国制造业产出和劳动参与率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

[1] https://www.cdc.gov/museum/timeline/covid19.html

[2] https://www.nashp.org/2020-state-reopening-chart/

[3] https://edition.cnn.com/interactive/2020/us/states-reopen-coronavirus-trnd/

[4]https://www.nbcnews.com/news/us-news/reopening-america-see-what-states-across-u-s-are-starting-n1195676

[5]https://edition.cnn.com/2020/06/19/us/states-face-mask-coronavirus-trnd/index.html

[6]https://ballotpedia.org/Documenting_New_York%27s_path_to_recovery_from_the_coronavirus_(COVID-19)_pandemic,_2020-2021

[7]https://ballotpedia.org/Documenting_Michigan%27s_path_to_recovery_from_the_coronavirus_(COVID-19)_pandemic,_2020-2021

[8]https://ballotpedia.org/Documenting_California%27s_path_to_recovery_from_the_coronavirus_(COVID-19)_pandemic,_2020-2021

[9]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us/states-reopen-map-coronavirus.html

[10]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us-reopening-international-travelers/index.html

[11]https://ballotpedia.org/Documenting_Michigan%27s_path_to_recovery_from_the_coronavirus_(COVID-19)_pandemic,_2020-2021

[12]https://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20/12/09/944379919/new-data-reveal-which-hospitals-are-dangerously-full-is-yours

[13]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us/covid-hospitals-near-you.html

[14]https://www.forbes.com/sites/joewalsh/2021/08/19/these-6-states-have-almost-no-icu-beds-left-as-covid-hospitalizations-soar/?sh=4111e0c36bb5

[15]Bloom, N. (2020). How working from home works out. Institut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SIEPR). Policy Brief June, 1-9. https://siepr.stanford.edu/publications/policy-brief/how-working-home-works-out

[16]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europe/uk-coronavirus-herd-immunity/2020/03/16/1c9d640e-66c7-11ea-b199-3a9799c54512_story.html

[17]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ovid-19-response-living-with-covid-19/covid-19-response-living-with-covid-19

[18]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2/feb/26/stressed-nhs-staff-quit-at-record-rate-of-400-a-week-fuelling-fears-over-care-quality

[19]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vietnam-deploys-troops-enforce-lockdown-largest-city-2021-08-23/

[20]https://cn.baochinhphu.vn/%E5%8A%A0%E5%BC%BA%E7%A4%BE%E4%BC%9A%E9%9A%94%E7%A6%BB%E7%AE%A1%E6%8E%A7%E4%B8%A5%E6%A0%BC%E7%96%AB%E6%83%85%E9%98%B2%E6%8E%A7%E6%8E%AA%E6%96%BD-11635313.htm

[21] 疫情4级包括:第1级为绿色低风险区(新常态);第2级为黄色中风险区;第3级为橙色高风险区,第4级为红色较高风险区

[22]https://cn.baochinhphu.vn/%E8%B6%8A%E5%8D%973%E6%9C%8815%E6%97%A5%E8%B5%B7%E6%81%A2%E5%A4%8D%E6%97%85%E6%B8%B8%E5%AF%B9%E5%A4%96%E5%BC%80%E6%94%BE-116220216172905371.htm和https://cn.baochinhphu.vn/%E8%B6%8A%E5%8D%97%E8%87%AA3%E6%9C%8815%E6%97%A5%E8%B5%B7%E5%85%A8%E9%9D%A2%E5%BC%80%E6%94%BE%E5%9B%BD%E9%97%A8%E6%81%A2%E5%A4%8D%E5%87%BA%E5%85%A5%E5%A2%83%E6%97%85%E6%B8%B8-116220316102630536.htm

[23]https://e.vnexpress.net/news/news/8-000-icu-beds-for-critical-covid-patients-to-be-put-up-across-vietnam-4333126.html

[24]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Coronavirus/Vietnam-s-Ho-Chi-Minh-City-faces-medical-collapse-as-COVID-surges

[25]https://vietnamnews.vn/society/1337162/almost-10-000-medical-staff-have-quit-in-last-18-months.html

[26]https://www.gov.sg/article/what-you-can-and-cannot-do-during-the-circuit-breaker-period和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circuit-breaker-to-minimise-further-spread-of-covid-19

[27]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singapore/cap-of-5-people-social-gatherings-dining-in-phase-3-covid-19-1846791

[28]https://www.moe.gov.sg/news/press-releases/20210614-arrangements-for-schools-and-institutes-of-higher-learning-under-phase-3-heightened-alert

[29]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10624-1160128

[30] 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collective-actions-to-slow-down-community-transmission

[31]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10910-1192309

[32]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home-recovery-to-be-default-from-sept-15-for-bulk-of-vaccinated-people-who-get-covid-19

[33]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20324-1255357

[34]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20824-1306034

[35] 新加坡前期防疫政策及思路可参考2022年4月14日发布的《中金研究院-宏观视点:平衡生命与生计的谨慎突围 ——新加坡的防疫之道》https://www.research.cicc.com/zh_CN/report?id=1093446&entrance_source=empty

[36]https://www.pewresearch.org/global/2022/08/11/partisanship-colors-views-of-covid-19-handling-across-advanced-economies/

[37] 同上

[38] https://www.moh.gov.sg/covid-19/testing/situation-report-pdf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10-26/singapore-has-60-more-icu-beds-left-as-severe-covid-cases-rise

[39] https://m.gmw.cn/2022-09/24/content_1303152926.htm?source=sohu

[40]https://sc.news.gov.hk/TuniS/www.news.gov.hk/chi/2022/09/20220930/20220930_155344_480.html?type=category&name=covid19&tl=tt

[41]https://sc.news.gov.hk/TuniS/www.news.gov.hk/chi/2022/10/20221018/20221018_223026_224.html?type=category&name=covid19&tl=t

[42]https://sc.news.gov.hk/TuniS/www.news.gov.hk/chi/2022/10/20221027/20221027_165142_078.html?type=category&name=covid19&tl=t

[43]香港浸会大学《COVID-19 Vaccination Misinformation and the Clarification by the Public Sectors in Hong Kong》&《Reporting Public Opinion Polls—Part 4》,数据为2021年8月

[44] 香港浸会大学《COVID-19 Vaccination Misinformation and the Clarification by the Public Sectors in Hong Kong》&《Reporting Public Opinion Polls—Part 4》,数据为2021年1-6月

[45] https://www.mhlw.go.jp/stf/newpage_08906.html

[46] https://japan.kantei.go.jp/98_abe/actions/202002/_00001.html

[47] https://www.asahi.com/ajw/articles/13135381

[48] https://mainichi.jp/articles/20200407/k00/00m/010/169000c

[49]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FS147PS0U0A211C2000000/

[50] https://mainichi.jp/articles/20210107/k00/00m/040/156000c

[51]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517024809/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20511/k10013620811000.html   /

[52]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304021624/http://www3.nhk.or.jp/news/html/20220303/k10013511781000.html

[53]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611183656/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20601/k10013652011000.html

[54]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725221141/https://corona.go.jp/emergency/

[55]https://web.archive.org/web/2/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21011/k10013854251000.html

[56] https://www.mhlw.go.jp/content/10200000/000603611.pdf

[57]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124134926/https://www.mk.co.kr/news/society/view/2020/01/80017/

[58]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03064635/https://www.nytimes.com/2020/02/25/world/asia/daegu-south-korea-coronavirus.html

[59]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09151058/http://m.tbs.seoul.kr/efm/newsView.do?typ_800=N&idx_800=2383586

[60]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coronavirus-cases-have-dropped-sharply-south-korea-whats-secret-its-success

[61]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26023533/https://news.seoul.go.kr/welfare/archives/524847

[62] https://archive.fo/Fv90E

[63] https://archive.ph/9OyaN

[64] https://archive.ph/qnw14

[65] https://archive.ph/GQMe9

[66] 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vaccine-effectiveness

[67] http://www.koreaherald.com/view.php?ud=20220304000552

[68] https://english.visitkorea.or.kr/enu/FU/KTO_EN_15.jsp?cid=2822517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12月7日已经发布的《海外疫情政策调整的经验及影响》

分析员 刘政宁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80007 SFC CE Ref:BRF443   

员 郑宇驰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110001 SFC CE Ref:BRF442

员 段玉柱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80004

联系人 黄亚东 SAC 执证编号:S0080121080127

员 张文朗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联系人 肖捷文 SAC 执证编号:S0080121070451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